一家定位为省级农业产业化发展平台和省级农业投资平台的国有企业,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成为拥有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业综合性产业集团。
带着这样的使命与任务,2024年5月28日,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揭牌成立、正式启航。
“集团成立一年来,我们肩负起江西省委、省政府托付的重任,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乡村振兴、服务美好生活等政治和社会责任,持续强化核心功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朝着‘跻身一流现代农业产业集团、争做区域农业产业发展引领者’的目标阔步前行,努力为加快建设农业强省、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力量。”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胡晓青表示。
【关键词:理顺】
以管理改革激活干劲促“农”味儿更浓
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的前身是江西大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从名称上看,主要是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事实也正是如此。伴随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和江西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早在“大成时期”,公司就先后接手了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江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的部分下属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部分刚好是涉农企业;到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正式成立前,江西又将江西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江西省赣农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整体、江西省水投生态资源有限公司涉农板块省属国有股权资产,以无偿划转的方式注入江西大成国有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整合全省同类企业的相关涉农涉粮资产。
整合完成至今,集团拥有12家全资二级公司、4家控股二级公司,在岗职工2700余人。
如此一来,摆在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面前的就是一个全新课题:在业务上,集团从“幕后”走向“台前”,必须做农业产业化的“弄潮儿”;在管理上,集团庞大的组织架构和“农”味儿更浓的专业化倾向,决定了集团必须在加强人员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全员在“三农”领域的专业能力。
“我们号召集团上下以思想转变来适应业务转型,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下属企业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改革举措,高质量聚焦省委、省政府为我们划定的粮油收储保供、优质农产品种养加工、农业投资与供应链、农业科技服务、乡村建设服务‘五大板块’职能。”胡晓青表示。
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的管理改革是动真碰硬的。在二级公司江西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粮集团),一场完全打破原有组织架构的“事业部改革”快步推进。
江粮集团旗下优质粮油产品
作为一家有着三十多年历史的老牌粮油企业,江粮集团已具备年处理稻谷60万吨、年产大米30万吨的生产能力,拥有90多万吨仓容。“厚重历史积淀既是财富又可能是包袱,过去江粮集团的分(子)公司分布在全省各处,都是独立运营独立核算。”江粮集团副总经理李自强介绍,在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的大框架下,江粮集团必然要拓展业务领域、提升发展效能,之前那套“资源分散各自为战”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
为了从管理角度打破壁垒,江粮集团决定进行一次彻底改革,依照新的发展需求以业务为导向成立粮油储备事业部、产业化事业部、生产制造事业部、品牌营销事业部、农产品事业部“五大事业部”以及科技创新与品控检验中心“一个中心”,江粮集团内所有员工包括中层干部全部从原岗位上“下岗”,再根据个人实际情况、业务能力、发展规划等从事业部中重新选择岗位竞争“上岗”。
“新的事业部架构搭建完毕后,江粮集团按事业部板块完成了资源整合,对各业务板块规划了清晰的目标战略,同时也开拓了新赛道。比如在产业化种植端,通过更大规模的订单农业等形式,延伸到种、药、肥的经营培育;在产品开发及品牌推广领域,升级粮油精深加工,推出米粉产品等。”李自强表示。
【关键词:监管】
以“穿透式”监管破除障碍
扛稳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从人员管理上看,江粮集团的事业部改革是一种“穿透式”的管理,能够避免庞杂的组织架构对信息传递形成阻碍,使得工作布置和效果反馈更加高效、精准。而在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另一家二级公司江西省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储备粮公司)的下属企业江西省储备粮永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修粮库),“穿透式”的管理更直观体现在物理层面。
永修粮库仓房外观
粮面上看似平平无奇,然而在粮面30厘米以下却藏着“秘密武器”,测温电缆按照七排五列五层,纵横交错地分布于粮堆内,通过物联网和大数据,这些基础温度信息实时上传至智能化管理系统,再接入省级、国家级平台,不仅永修粮库的管理人员可以看到,就连远在北京办公室里的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工作人员也能够实时调取信息。
“粮食储存过程中,粮堆不同位置的储存条件不尽相同,可能在粮面上监测的温度是合格的,但粮堆内部的温度就有问题,进而影响到储粮效果和粮食质量。”省储备粮公司仓储管理部经理花象新介绍,近年来省储备粮公司不断通过信息化、技术化手段改善粮库监测条件,瞄准仓廪现代化、储粮绿色化、信息智慧化、管理精细化的“四化”粮库建设目标,进一步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
永修粮库还采用氮气气调储粮技术,以高纯度氮气置换粮堆内部空气,营造低氧环境,可以实现化学药剂“零使用”。“控温+气调”技术大大提升了储粮效益,但由于建设投入费用大、建成后使用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推广。永修粮库又通过多次调研,制定了气调充气方式试验方案,从“下充上排”变为“上充下排”,经过4个廒间试验对比,平均充氮时间缩短了约5小时,节省时间约20%、每个廒间节约费用近30%,进一步降低了能耗。
以新技术为支撑,省储备粮公司进一步完善政策性粮食储备管理,打破以往粮食储备“小、散、乱”的局面,将储粮点从原来的100多个逐步减少到28个,对储粮点规范管理,严格将政策性储备与经营性储备分离,保障承担政策性储备的储粮点能够将全部精力投入粮仓监管当中。“我们采用线上监管和实地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全部28家粮食收储单位进行评估打分,对排名靠后的储粮点进行重点约谈,‘指挥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花象新表示。
“通过健全管理体系,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的仓储管理制度,搭建智能化监管体系等一系列措施,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在粮油收储保供过程中实现了‘看得见、看得远、看得清、看得全、能管理’的‘穿透式’监管。”胡晓青表示,2024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坚持边运行、边改革、边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的运行态势,圆满完成省级储备粮轮换任务。
【关键词:挖掘】
以品牌和产业化搭建起
资源与市场之间的桥梁
江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保障粮食安全需要“稳”和“藏”不同,将好产品卖出好价钱则需要吆喝、需要“放”。吆喝的第一步就是让外面的人能够看到江西的好产品,使得土特产能够突破重重阻隔与大城市的消费者见面。
“如今,我们村里的农副产品正通过配送中心源源不断地售往城市‘餐桌’。不仅建了配送中心,我们村还与江粮集团开展合作,推广优质水稻种植,现已推出联名品牌大米,村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上涨。”在2025年3月11日下午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代表通道”集中采访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萍乡武功山茅店村党总支书记谭新萍向大家分享了村里的变化,更展现了江粮集团与茅店村的互动成果。
“我们坚持以‘粮’为媒,持续赋能乡村振兴。江粮集团提供从优选品种到种植指导、从稻谷回购到大米加工的全链条服务,实现产销两旺。‘种产销’一体化的订单种植模式,不仅降低了茅店村村民的种植风险,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更为种植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李自强介绍,2024年茅店村与江粮集团合作种植的725亩水稻产量达72.5万斤,产值超70万元,与往年相比,每亩增产200斤、亩产值增加200多元。
一个村的火热反映的是江粮集团在产业化过程中对农产品品牌的重视,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市场喜欢什么就叫卖什么,贯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
2023年,江粮集团正式开启“江粮研选体系”建设之路。“江粮研选体系”秉承“优选产区、严选种源、生态种植、科学检测、恒温储存、适度加工”的原则,通过与县域分经销商合作开店,整合资源和渠道,旨在构建一个以江粮品牌为核心、覆盖全省及省外农业品牌的销售网络体系,助力江西农业品牌“出圈”。目前,江粮集团已有89家江粮研选门店落地营业,今年计划实现100家江粮研选门店改造开业。
基于对粮油产品用户的调研分析,江粮集团形成“滕王阁”高端大米品牌和“金佳”大众大米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尤其是针对普通消费者和食堂餐饮企业,江粮集团调动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品牌的线下推广。“此时,江粮集团的事业部改革效果又显现了出来,比如一场大米品牌的路演,需要调动多个部门的力量,有人专门负责策划、有人专门负责推介、有人专门跟进订单,这在以往是很难做到的。”李自强表示。
品牌建设并非一朝一夕,除了吆喝,更要脚踏实地做好服务。在种植收储端,江粮集团为合作农户提供覆盖“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化技术指导,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科学调度、合理安排,组织人员上门串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预约收购,并为订单种粮大户做好车辆运输及接收库点安排计划。在销售端,江粮集团在创新传统销售渠道和模式、精耕江西市场的同时,通过品牌差异化布局构建品牌价值认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严控产品质量,依托南昌、吉安等枢纽节点,实现粮油产品24小时直达长三角、珠三角市场。“今年我们将重点完成优质特色早稻‘金早香’的爆款打造,在吉泰盆地的沃土上,已经撒下去12万斤‘金早香’种子,实施近2万亩的‘金早香’种植,仅潮汕地区就制定了3家江粮研选店开业及6000吨‘金早香’销售的计划,为珠三角的消费者‘链’上订单农业的江西好粮油。”李自强说。
“消费者看重的是我们江西的自然禀赋,我们为消费者提供的是品质优良的绿色农产品。”在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规划投资部负责人余力看来,集团“优质农产品代言人”“农业产业化领头羊”“乡村振兴助推器”等核心功能,正体现在为小农户与大市场、好资源与好产品之间搭建的产业桥梁上。将江西好山好水孕育的优质农产品充分挖掘出应有的市场价值,正是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肩负的使命担当。
余力分享了他在担任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旗下江西省农发水产集团负责人时的体会。过去,传统的网箱养殖、库湾拦养等粗放养殖方式屡见不鲜,不仅养不出品质达标的好鱼,水生态环境也因投肥、投药、投饵遭到破坏。痛定思痛,公司与当地逐步转变渔业发展模式,坚持人放天养和“三不投”(不投饲料、不投药、不投饵),探索出“以渔净水、以水养鱼”的发展理念,庐山西海优质水域孕育出的花鲢渐渐成为食客餐桌上的“常客”。
农发水产捕鱼现场
“在生态绿色养殖理念的基础上,我们还不断精细化调整养殖技术和建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比如,为了让产品在上市后外观更亮眼、肉质更紧凑、减少土腥味,我们会在产品上市前45天至20天将其放入深水网箱静养,这也是只有深水水库才能做到的,广受江浙沪地区的终端酒店和经销商青睐。同时,为了弥补开放水域养殖产品供应周期不稳定的问题,我们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不同的客户订单拉长鱼苗投放周期,多规格投放鱼苗,保障每个阶段都有标准相差不多的鱼能够被捕捞上市。我们还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实时调控水质和溶氧量,保障鱼群健康生长。同时,公司建立了全程可追溯体系,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鱼的生长环境、捕捞日期等信息。”余力表示。
庐山西海的生态禀赋为品牌打下基础,集团“西海博鱼”品牌产品通过了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有机产品、富硒产品及无抗产品认证,经检测,“西海博鱼”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质、钙、铁、锌、硒等含量均高于同类鳙鱼20%以上,特别是硒含量更是同类鳙鱼的5倍以上。
“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将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排头兵,让老百姓吃上江西的优质米、有机鱼、生态油,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满足老百姓对农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高品质化需求。”胡晓青表示。
【关键词:赋能】
以国有企业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一年时间虽短,却足以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对于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来说,实现原有业务的平稳接续发展固然重要,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国有企业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为乡村振兴赋能。
与民营企业不同,国有企业在政策把握、投资规模、抗风险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特别是作为高投入、回报周期长、易受市场影响的农业,更需要这种雄厚实力在背后支撑。
在乐平市乐港镇里首村,一栋栋“蝴蝶棚”依次排开,里面种植辣椒、丝瓜、豆角等蔬菜。因省内地理位置更靠北,与赣州市和省外寿光市等设施蔬菜主产区的大棚相比,乐平地区的蔬菜大棚更需要冬暖夏凉,因此顶部开窗、通风时像蝴蝶展翼一样的大棚很受欢迎。然而这种棚一亩的建设成本需要22万元,是一般经营主体难以承受的。
江西省绿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绿集团)旗下江西省蔬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永新表示,此时国有企业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能够维持设施蔬菜领域的重资产运营,自建大棚解决农户种植“起步难”的问题、托底收购解决农产品销售“冲刺难”的问题,保障乡村经营的整体稳定。
在赣州市南康区唐江镇新建村,一片300多亩的旱地在1100多万元的投入下,成功被改造成水田,耕地(水田)质量平均国家利用等别由验收提质改造前的11等提升至5.9等。这是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二级公司江西省农发城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乡集团)的业务之一,作为一家拥有土地规划甲级资质、测绘甲级资质的企业,城乡集团不仅能够在土壤改良、生态修复、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的投资环节出一份力,更能够从规划设计的角度为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同发展提供技术引导。
城乡集团旱地改水田整治项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今年江西省委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融合是摆在“三农人”面前的新课题,如何能让农村这一过去相对弱势的一方更好地享受到城市发展的红利。
在省会南昌,今年春天以来,“凤凰沟”刷爆了市民的朋友圈和小红书,大家纷纷来到这个离城市不远的乡村秘境赏花观景。这得益于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二级公司江西省赣农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企业江西凤凰沟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凤凰沟公司)不断探索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道路。
凤凰沟公司从城市居民最看重的视觉冲击力入手,通过“景观优化+业态创新+活动赋能”三位一体模式实现“四季花开”,完成红粉佳人大道、天鹅湖水岸樱花、樱花阁樱花林、格桑花海、醉蝶花海、千米枫叶大道等全新主题景观建设,有效延长了景区旺季时间。同时,大力加强线上推介打造“网红”景区,年均全平台曝光量1亿+,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购票游客23万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40%,游客量与营收均创历史新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一个好的品种,需要科研团队的智慧创新、需要推广企业的地头反馈、需要政府部门的把脉定向,这样的协同性,绝非一两家企业就可以单独完成的。江西是农业大省,却还不是种业强省。2024年,江西省政协的一项课题调研显示,在江西省审定的水稻品种中,自主研发的比例不足40%,全省农作物种企总资产仅占全国的1.1%,远落后于周边省最低15%的水平。
为此,江西省加快壮大种业市场主体,提出整合省内种业资源,建立省级种业集团。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江西省农业发展集团二级公司江西省农发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发种业)应运而生。农发种业坚持“边组建边运营,在运营中整合、在整合中发展”的思路,以资源优势赋能江西种业发展。
农发种业成功受让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行瑞68S”
自2024年11月11日成立以来,农发种业围绕组建团队、获取品种、打造基地、开展研发、推广低镉品种等方面开展工作。特别是在以往薄弱的协同方面,农发种业积极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江西农业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拟成立种业科学院,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向专家团队发布项目,由专家依情况认领,锚定目标开展联合攻关,充分释放科研实力、调动科研积极性。
“我们力争用3至5年时间让自有品牌的种子播撒在江西省800万亩农田里,力争增收3亿斤粮食,在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中发挥良种科技力量。”胡晓青表示。
Copyright © 2022-2025 江西省粮油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赣ICP备2022010622号-1 技术支持: